首页 > 新闻中心

【医疗器械科普】——血压计 每天认识一种医疗器械 (第1篇)

image.png

01

血压计的概念

      血压计是测量血压的仪器,又称血压仪。通常由阻塞袖带、传感器、充气泵、测量电路组成。采用示波法、柯式音法或类似的无创血压间接测量原理进行血压测量的电子设备。

     示波法又叫振荡法,它的原理是获取在放气过程中产生的振荡波,通过一定的算法换算得出血压值。绝大多数的电子血压计均是采用示波原理来设计的。

02

分类及其基本构造

1.水银血压计:

      有台式、立式两种,台式水银血压计结构合理、牢固可靠;立式血压计可任意调节高度,因其结果可靠而最为常用。但后者体积稍大,不便携带,均有水银泄漏风险 。其测量血压原理为听诊法,主要由气球、袖带和检压计三部分组。其中袖带的橡皮囊二管分别与气球和检压计相连,三者形成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。检压计有水银柱式和弹簧式两种 。

2.电子血压计:

      根据测量的部位又可细分为上臂式、手腕式、手指式、手动式、自动式等。其优点是操作简便,读数直观,只需打开开关就会自动进行测量,适合于家庭使用。但电子血压计同样存在着误差大的缺点,也需经常以标准水银柱式血压计为准加以校准。其原理有听诊法(又称柯氏音法)或示波法(又称振荡法。主要由气体压力传感器、加压微型气泵、电子控制排气阀、相关软件、机械慢速排气阀和螺线管快速排气阀等组成 。

3.气压表式血压计:

      临床上又称为无液血压计、弹簧式血压计。利用气压泵操作测压,体积小,携带方便,但随着应用次数的增多,会因弹簧性状改变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,所以需要定期与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进行校准,临床上已使用甚少 。

03

血压计的选择

 一是外观检查:

  血压计属于我们国家二类医疗器械产品,被列为我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。在选购时要检查产品标签是否有医疗器械注册证号,这个号码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。有注册证号的血压计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,产品的安全才有保障。购买时注意看生产厂家的标牌,其内容包括产品名称、型号、测量上限、制造厂家名称和出厂日期,还应注明标准文号和批准文号。

图片

二是精度检查:

      具体做法如下:第一次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血压,休息3分钟后,用电子血压计测量第二次。然后再休息3分钟,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第三次。取第一次和第三次测量的平均值,与第二次用电子血压计测量值相比,其差值一股应小于5毫米汞柱。满足这个要求的电子血压计,就可以放心使用了。

长时间使用血压计后,建议对其进行校准以保障使用时的准确性。水银血压计和弹性式血压表的检定周期应不超过半年。无创式自动测量血压计的检定周期应为一年。

04

血压计常见标准

图片

05

血压计市场需求

      电子血压计市场是医疗设备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受到多种驱动因素的影响。以下是电子血压计市场驱动因素的深度分析:

1.慢性疾病的流行

      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加。这促使人们更关注血压监测,从而推动了电子血压计的需求。

2.人口老龄化:

     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,对血压监测的需求增加,因为老年人更容易患高血压和其他与血压相关的健康问题。

3.健康意识的提高:

      人们对健康和健康管理的关注不断增加,他们越来越倾向于定期测量血压,以及时发现和管理潜在的健康问题。

4.家庭医疗趋势:

      家庭医疗趋势鼓励个人在家中监测健康状况,包括血压。电子血压计为家庭用户提供了便捷的监测工具。

5.医疗技术的进步:

      电子血压计的技术不断进步,提供更准确、便捷和可靠的测量结果,吸引了更多的用户。

6.便携性和便捷性:

      现代电子血压计通常小巧轻便,易于携带和使用,适合在家庭和移动环境中进行血压监测。

7.医疗保健的数字化转型:

      医疗保健领域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,电子健康记录和远程监测等趋势增加了电子血压计的需求。

8.医疗保险政策的影响:

      一些医疗保险政策鼓励患者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,包括血压监测,这可能促使更多人购买电子血压计。

9.亚洲市场的增长:

      亚洲地区的中产阶级人口增加,对医疗设备的需求也在增长,包括电子血压计。

10.健康管理应用的崛起:

      健康管理应用程序和设备的流行增加了电子血压计的需求,因为它们通常与这些应用程序集成。

06

全球电子血压计规模现状分析及未来预测

      根据百谏方略(DIResaerch)研究统计,全球电子血压计规模呈现稳步扩张的态势,2024年全球电子血压计规模将达到192.4亿元,预计2030年将达到304.9亿元,2024-2030期间年复合增长率(CAGR)为7.98%。主要的消费市场位于发达国家。欧洲占25%的市场份额,其次是中国,占21%。

图片
图片

资料来源:百谏方略(DIResaerch)研究整理,2024


上一篇:【冬至】冬至欢愉,常安常乐   下一篇:家用医疗器械
咨询热线: 13699556075  4007 788 6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