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闻中心

【医械知识】医疗器械不合格品处理工作程序

01

目的

      为规范对医疗器械不合格品的管理,防止不合格医疗器械流入市场,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使用安全,特制定本程序。

02

适用范围

      本工作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经营的所有医疗器械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,包括采购、验收、储存、销售、售后等环节发现的不合格品。

03

参考文件

      《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》(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4号)

      《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》(国家药监局2023年第153号公告)

      《医疗器械不合格品管理制度》(公司质量管理制度)

04

工作程序

4.1 不合格品的发现

4.1.1 采购验收环节

      验收人员在对采购的医疗器械进行验收时,按照《医疗器械收货和验收管理制度》、《医疗器械验收工作程序》进行检验。如发现医疗器械的外观、包装、标识、数量、规格、型号、质量证明文件等不符合要求,应判定为不合格品。验收人员应及时填写《医疗器械验收记录》,详细记录不合格品的名称、规格、型号、数量、生产厂家、供应商、不合格情况等信息,并将不合格品暂时存放在待验区,做好标识,同时报告质量管理部门。

4.1.2 储存养护环节

      仓储人员在日常的储存养护过程中,如发现医疗器械出现变质、损坏、过期、失效等情况,应及时将其移至不合格品区,并设置明显的不合格品标识。同时,填写《医疗器械在库检查记录》,记录不合格品的相关信息,并报告质量管理部门。

4.1.3 销售及售后环节

      销售部门和售后部门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,如收到客户反馈的医疗器械存在质量问题,应详细记录客户的投诉内容,包括客户名称、联系方式、购买日期、产品名称、规格、型号、不合格情况等信息,并及时报告质量管理部门。

4.1.4运输环节

      在运输过程中发现因运输原因导致医疗器械损坏、包装破损等情况,应及时上报并反馈给质量管理部门。

4.2 不合格品的确认和判定

      质量管理部门接到不合格品上报后,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确认。根据医疗器械的质量标准、验收规范、法律法规等要求,对不合格品的性质和程度进行判定。填写《不合格品处理通知单》,详细记录不合格品的确认情况、判定结果和处理方式。

4.3 不合格品的隔离存放

      仓储部门在接到质量管理部门的通知后,应立即将不合格品从正常储存区域中隔离出来,存放在专门的不合格品存放区。不合格品存放区应设置明显的标识,以防止不合格品与合格品混淆。同时,对不合格品进行妥善保管,确保其不受损坏、污染等。

4.4 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

      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、程度和产生原因,质量管理部门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。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

4.4.1 退换货处理

      对于因供应商原因导致的不合格品,采购部门应及时与供应商取得联系,协商退换货事宜。在与供应商沟通时,应提供详细的不合格品信息和相关证明材料,如《医疗器械验收记录》、《不合格品处理通知单》、《医疗器械不合格品原因分析报告》等。经供应商确认后,办理退换货手续。采购部门应跟踪退换货进度,确保不合格品及时退回供应商,并收到合格的替换产品。

4.4.2 销毁处理

      对于无法退换货且无使用价值的不合格品、过期失效的医疗器械等,应进行销毁处理。质量管理部门填写《不合格品处理通知单》,详细说明销毁原因、产品名称、规格、型号、数量等信息,经企业负责人批准后,进行销毁处理。销毁处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,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销毁,如粉碎、焚烧等。销毁过程应做好记录,填写《不合格品销毁记录》,并保留相关的影像资料。

4.4.3 召回处理

      对于已销售的存在安全隐患或严重质量问题的不合格品,质量管理部门应立即启动召回程序。销售部门负责通知相关客户,告知其购买的医疗器械存在的问题和召回的要求。售后部门负责处理客户的咨询和退换货事宜。质量管理部门跟踪召回进度,确保所有已销售的不合格品全部召回。召回的不合格品按照上述相应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。召回过程应做好记录,填写《医疗器械召回记录》。

4.5 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

      质量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(如采购、验收、仓储、销售、售后等)对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,找出不合格品产生的根本原因,如供应商质量问题、运输过程损坏、储存条件不当、操作不规范等。分析过程应做好记录,填写《医疗器械不合格品原因分析报告》。

4.6 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

      针对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,质量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,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间,从根本上防止类似不合格品的再次出现。预防措施可以包括加强供应商管理、优化采购流程、改进验收标准、完善储存条件、加强员工培训等方面。相关部门按照预防措施的要求进行实施,并定期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,质量管理部跟踪验证整改效果。

4.7 记录与归档

      在不合格品处理过程中,各相关部门应做好各项记录工作,确保记录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完整性,以便日后查询和追溯。

05

附则

      1. 本工作程序自发布之日起执行,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监督执行。

      2. 本工作程序的修订和废止按照相关规定执行。

06

相关记录

《医疗器械验收记录》

《医疗器械在库检查记录》

《顾客投诉记录》

《不合格品处理通知单》

《医疗器械不合格品原因分析报告》

《不合格品销毁记录》

《医疗器械召回记录》

注:内容来源于网络

【声明:向原作者致敬。本文内容为转载,推送仅为知识分享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私信我们!我们将立即处理,以保障各方权益。】


上一篇:【医疗器械科普】——缝合针 每天认识一种医疗器械(第35篇)   下一篇:【医械知识】FDA eSTAR系统概述
咨询热线: 13699556075  4007 788 690